新能源車主怪相:上千的配件隨便換,但幾毛錢的電費必須省

文/桃李
如果你想讓一人改掉“大手大腳花錢”的壞習慣,筆者的建議是勸他買一輛新能源車。
最近筆者就發(fā)現(xiàn)有不少新能源車主在網(wǎng)上分享自己購車之后的經(jīng)歷,其中有很大部分人都表示,自從買了新能源車之后,自己就變“扣”了,凡事都要精打細算,不知道各位新能源車主有沒有類似的經(jīng)歷呢?
新能源車主心中好像都有一臺“計算器”
目前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發(fā)展勢頭迅猛,但基礎的充電設施建設速度并沒有及時跟上,所以對于大部分新能源車主而言,外出找公共充電樁充電就成了必須要做的事情,而當下公共充電樁每度電的價格基本在0.8元-2元之間。

按照每度電1.5元來算,對于很多新能源車主而言,自己只是少喝一瓶可樂、少抽一支煙,就又能多充幾度電,自己的愛車就又能多跑幾十公里。有插混車主表示,“能不用油堅決不用,沒有出城計劃每次加油只加50塊”;還有車主表示自己現(xiàn)在“點個面還點小碗的,老會過日子了”,而類似的情況不在少數(shù)。

似乎當電價變成衡量消費的標準,新能源車主的心態(tài)就發(fā)生了變化,每時每刻都會想著怎么“省錢”,巴不得出門帶個計算器。
為了省幾毛錢的充電費用,新能源車主真的是拼了
少消費只是新能源車主們眾多省錢方式中的一個,除此之外,在精打細算這件事上,新能源車主還很拼。現(xiàn)在很多地區(qū)都會根據(jù)用電需求劃分高峰期和低峰期,并采取分時段收費的方式。以北京某地區(qū)的充電樁收費標準為例,可以看到,夜間的電費明顯要低于白天,所以不少車主會選擇在晚上出去充電。

有車主表示,自己“竟然23點出門充電,在外面凍了兩個小時,只為了便宜五毛錢”;還有的車主表示自己家附近的充電樁1.8一度電,自己早上早起一小時,跑到兩公里外的充電樁,因為8點前八毛一度電,漸漸地自己還養(yǎng)成了早起散步的習慣,生物鐘都變好了;更有甚者,部分車主還放下面子,上街撿瓶子,雖然這更像是一句調侃,但確實說明,新能源車主為了省下幾毛錢的充電費用真的很拼。

新能源車主真的很摳?
當然,凡事可不能只看一面,別看新能源車主在充電費用上很摳門,但要說花個上千元換個配件啥的,新能源車主可能真不會猶豫。事實上,現(xiàn)階段同級別的新能源汽車價格是要高于燃油車的,如果你想要買一輛不錯的新能源汽車價格怎么也得在15萬元以上,而大部分燃油車十萬出頭就有的選,而且選擇新能源車的群體大部分都是出于增購、換購的需要,絕對不差那幾毛錢的電費。

折騰半天省下十多元錢的行為看起來很“摳”,但其實也很符合新能源汽車的邏輯。本身新能源汽車的出發(fā)點就是為了省錢,尤其是混動類車型,在宣傳時都會打上“省油省錢”的標簽,而且有時候充電也是順帶的事情,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找個便宜點的充電站,少花點錢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如果是看重時間成本的車主,那就完全沒必要大費周章了。
寫在最后:
當然,并不是說新能源車主就一定很摳這,這只是存在于部分新能源車主中的一個現(xiàn)象,每個人的消費觀念都不一樣,大家沒必要在“要不要省幾毛錢”這件事情上較真。但如果因為精打細算戒掉煙酒等,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這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結果。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