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花120萬,打高爾夫進全美Top3大學,我體育爬藤這幾年的得與失
這是上海一位正在“體育爬藤”的L媽對我們吐露的心聲。
以往我們都覺得“體育爬藤”是美高專利,最近才發(fā)現(xiàn),原來國內(nèi)用體育申請美國大學的孩子已經(jīng)這么多了?
今年平和ED錄到Top3文理學院斯沃斯莫爾的男生Phelps是練高爾夫的;上?;蒽`頓錄到加州理工的T同學是練游泳的;去年還有一個上海美國學校的孩子練游泳錄到了斯坦?!?p style="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40px; 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30px;">
“這群孩子是趕上好時候了!”自己就是運動員出身的L媽對我感慨道。
她說國內(nèi)以往培養(yǎng)運動員,都會犧牲孩子的學習和正常生活,最后可能20個孩子里出來一個有天賦的,其他都是陪練;
而現(xiàn)在,奧運級別的教練完全不難找,完全可以像谷愛凌媽媽一樣,利用周末假期時間給孩子最精準、科學的訓練,學業(yè)也沒耽誤。
當然,“體育爬藤”背后也少不了雄厚的家庭經(jīng)濟實力。拿Phelps來說,他從接觸高爾夫到現(xiàn)在,總共花了120萬以上。不過跟家長、學生們聊下來,我覺得這筆錢還是很值的。
我們讓孩子練體育,一開始也不會抱著爬藤的目的,像我家孩子練體育最大的收獲還是有了個好身體、好性格,自信心和抗壓能力都很強,也容易交到朋友。不過功利一點看,如果你有這些收獲,體育特長還能在大學申請中起到作用,自然更好?!癓媽告訴我。
而我跟Phelps交流的時候,也感覺“體育爬藤”的孩子就是不一樣:
他不僅有著超出17歲年齡的成熟沉穩(wěn),高中時“用練球調(diào)劑學習,用學習調(diào)劑練球”的經(jīng)歷更讓我感嘆:有這個抗壓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怪不得美國華爾街投行都喜歡招運動員!而且有意思的是,練體育還在不知不覺中讓他的英語變得很好……
△打高爾夫的Phelps
從平和進入Top3文理學院斯沃斯莫爾,Phelps一路是如何“打怪升級”的?對于有心“體育爬藤”的家長孩子,又有什么經(jīng)驗分享?我們來聽一聽他的故事。
Phelps
畢業(yè)于上海平和學校,憑借高爾夫特長被Top3文理學院斯沃斯莫爾錄取,托福115,SAT1480
*為閱讀方便,本文以第一人稱敘述
“體育爬藤”這些年,
我家在高爾夫上花了120萬以上
我從小就熱愛運動,游泳、足球、武術(shù)、滑雪、帆船……都玩了個遍。當時對高爾夫并沒有太感興趣,因為它是一個人打的,缺乏對抗性,對小孩兒來說沒啥意思。
說來有趣,會去嘗試高爾夫,是因為我爸覺得,打高爾夫要一直看遠方,肯定對眼睛好……
不過到了12、3歲,我想集中精力系統(tǒng)性地練一項運動,但因為呼吸道不太好,沒辦法踢足球,就開始訓練高爾夫。那時也參加了一些比賽,取得的名次不錯,慢慢就開始覺得打高爾夫好玩了。
現(xiàn)在不少人都認為讓孩子練體育不能太早就專練一項,否則會“過早凋零”(看“爸爸真棒”發(fā)布的相關(guān)文章),我覺得還是挺有道理的。
因為太早只做一種運動,小孩子身體沒長好,很容易造成整體運動能力下降甚至傷病,高爾夫這種偏重于單側(cè)肢體的運動更是如此。
△打高爾夫的Phelps
我打到現(xiàn)在,身體有傷病也是難免的,但我知道的一些太早開始專項練習高爾夫、又練得特別猛的人,真的是“全身上下沒有一塊地方是好的”了。
練高爾夫確實花了家里不少錢,國內(nèi)高爾夫球場貴是一個方面,主要還是因為如果你要把高爾夫變成一個認真的特長,最初幾年一定要請昂貴的國外私人教練。
12、3歲那兩年,我家每年都要在高爾夫上花掉30萬,到了最近幾年,因為我作為上海青少年高爾夫區(qū)隊成員,可以免費使用隊里的場地,也不太用請私教,花費少了很多,每年在十幾萬左右。
不過練高爾夫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我在英語上省了不少錢。
比如我請過的一個澳大利亞私教特別喜歡講話,每次都會不停地把各種動作指導喋喋不休地講給我聽,久而久之,我也養(yǎng)成了在打高爾夫的時候跟自己不停地說英語的習慣。
后來到了申請大學前,要考托福的時候,我只上了5節(jié)課,托福就順利地考到了115。
要打到什么程度,才能“體育爬藤”呢?自然是要在市級或全國級別上拿到一定名次的,比如我就是獲得了第17屆上海市市運會個人&團體金牌、2021沃爾沃全國青少年比桿賽第二等等。
但單單有國內(nèi)的比賽并不夠,因為美國大學教練更重視在美國當?shù)乇荣惖呐琶虼颂硬贿^的一關(guān)就是——去美國打比賽,這樣才能向大學教練證明自己的水平,同時也確認自己的定位,決定要申請什么樣的學校。
△參加比賽的Phelps
最早,我是19年夏天就去美國打比賽了,20、21年因為疫情沒有去美國,感覺對大學申請還蠻有影響的。
幸運的是22年暑假我又去了美國,并在AJGA championship at Westmoreland 獲得了并列第二的成績,抓住了“最后一次機會”,向大學教練證明了自己的水平。
(注:AJGA,America Junior Golf Association Tour是美國最高級別的青少年高爾夫比賽,如果能拿到冠軍,那么在申請頂級大學時會有很強的競爭力)
在美國打比賽真的不容易,去年暑假我爸就放下了工作,陪我去美國兩三個月,而查找高爾夫比賽、報名都是我媽幫我安排的,她一開始對高爾夫并不感興趣,但這兩年已經(jīng)變成高爾夫“專家”,對比賽比我還上心。
父母其實并沒想過讓我“體育爬藤”,但我自己有要求以后,他們從經(jīng)濟到時間、精力上都給了我全心全意的支持,在此,我也想對他們表示感謝。
對了,再分享一個有意思的細節(jié):
在高爾夫領(lǐng)域,“亞洲女生”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就跟中國人在乒乓球方面一樣。
其中韓國、日本女生是最厲害的,中國女生打得也非常好,我有個朋友在美國已經(jīng)拿了兩站職業(yè)賽冠軍了,真是比男孩子爭氣多了。
△“爸爸真棒”也曾分享過被普林斯頓大學錄取的高爾夫少女張茉菲的故事,點擊這里可看
這可能跟性格有關(guān)系,也可能是因為美國女生玩高爾夫的人少,亞洲女生面臨的競爭壓力就相對小一些。
而美國男生當中高爾夫更加普及,再加上高爾夫在那邊是個非常大眾化的運動,交個5塊錢,球場從下午3點以后就可以隨便用,而我們打高爾夫花費不菲,于是就比不過他們了。
從平和“體育爬藤”
進入Top文理學院斯沃斯莫爾,
我是如何做到的?
學生運動員申請美國大學的流程,跟普通申請是非常不一樣的。
我們申請開始得很早,一般要在10年級的6月份就開始跟心儀的大學校隊教練溝通,整個申請過程也非常不一樣,跟教練一對一郵件溝通,甚至親自跑到美國去跟他面對面交流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大學教練看的不僅是你的球技、學術(shù),還要看你這個人的素質(zhì),是否適合他的隊伍,能否在未來大學4年里為學校取得好成績。也正因此,教練在你的申請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他會判斷你的學術(shù)水平、競技水平是否適合這所學校,進而決定是否要招募你。
△打高爾夫的Phelps
滑動看Phelps的申請攻略
首先Google到大學教練的郵箱,然后給他發(fā)郵件。這其實對于比較內(nèi)斂的中國學生來說已經(jīng)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zhàn)了,因為很多同學會申請10-15所學校,那么就要同時跟很多教練聯(lián)系,而名校教練可能一天就收到幾百封來自全世界學生運動員的郵件,那么你就要在第一封郵件上下很多功夫,才能引起他的注意,讓他覺得你有繼續(xù)接觸的價值。
我當時在郵件里,先是把自己的成績和打球的視頻發(fā)給教練,其次特別強調(diào)了自己對高爾夫的熱愛程度,以及motivation(想要進步的愿望)。
因為我們剛開始聯(lián)系的時候只有10年級,離進入大學還有2年時間可以提高水平,那么這個階段,教練最關(guān)注的可能還不是你當時的成績,而是你對運動的態(tài)度,以及你會不會花時間精力去提高自己。
等確定擇校范圍之后,就要跟教練保持長時間的聯(lián)系,階段性地給他匯報你的比賽成績和學術(shù)成績,到了美國后,還需要約他面談,讓他來看你比賽。
在和他面談的整個過程中,你要費心思考給教練呈現(xiàn)怎樣的自己,還要去判斷教練對你是怎樣的態(tài)度,到底是不是真心想招你?我經(jīng)歷了整個申請季后,感覺自己做判斷的能力提高了很多。
許多家長都認為體育爬藤是一條“捷徑”,因為美國大學確實青睞運動員。你看大學里運動員學生的比率,占所有錄取人數(shù)的比例很高。
比如哈佛大學的運動員錄取比例就占本科生人數(shù)的15%,普林斯頓和達特茅斯甚至達到了20%、21%,可見運動員在申請中的巨大優(yōu)勢。
那么是不是真的體育爬藤就比一般人輕松呢?絕對不是。
拿我申請的斯沃斯莫爾來說,它屬于D3學校,體育水平并不是美國最高的那一撥,但他們招的“學生運動員”也不是把高爾夫當做愛好在玩的,而是作為一種高水平的業(yè)余活動,或者說半職業(yè)的水平在練習的。
我就是在美國最高級別的青少年高爾夫比賽AJGA拿到并列第二,才進了這所學校。
“體育爬藤”科普:D1、D2、D3是什么?(滑動查看)
美國大學校隊根據(jù)收到的體育贊助多少,分為D1、D2、D3三種,所有藤校及斯坦福、杜克等都屬于D1(畢竟“常青藤聯(lián)盟”本來就是個體育聯(lián)盟),而芝大、MIT、加州理工及大部分Top10文理學院都屬于D3。學校具體屬于哪一種,可以在NCAA官網(wǎng)查閱:https://web3.ncaa.org/directory/
可以理解為D1大學校隊的體育水平總體比D3大學要高,但具體到每個學校也是不一樣的,拿高爾夫來說,雖然藤校都屬于D1,但其中耶魯水平特別高,達特茅斯、康奈爾的水平則跟D3的斯沃斯莫爾差不多。
△NCAA上可以查到,斯沃斯莫爾的男子高爾夫?qū)儆贒3
要達到這樣的水平,是要付出很多的時間跟精力的,而且“死線”咬得很緊,比如前面提到10年級6月份需要開始聯(lián)系教練,那么到了這個時間,你在運動上就必須要達到比較高的水平,否則申請上就會比其他同學落后。
△打高爾夫的Phelps
體育要練到這么強,學業(yè)方面的時間肯定要被占用不少,那么美國藤校和我申請的斯沃斯莫爾這樣的Top文理學院,會不會對運動員“降分錄取”呢?答案是完全不會!只是在同等條件下,會優(yōu)先考慮學生運動員。(注:杜克、西北等體育強??赡軙薪捣咒浫〉那闆r)
因為你進入大學以后,如果學業(yè)跟不上,學校會強制給你停賽(比如斯沃斯莫爾就要求運動員的GPA在3.7以上才能出賽),這樣自然就會對校隊有不良影響。因此教練為了避免這一點,給你提的學術(shù)標準,可能還會高于學校平均水平呢!
所以說,如果想要“體育爬藤”,高中階段平衡學習和打球絕對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
我是9年級進入平和的,當時在IB跟AP當中猶豫了很久,最后選擇AP,就是因為它比較靈活,能夠多一些時間來打球。盡管如此,從10年級開始也是“壓力山大”,既要準備標化,又是第一次接觸到全英文課程,課程的難度還不低,一度非常辛苦。
△平和校園的運動場
我當時的生活節(jié)奏大概是這樣的:
早上起床先做運動如慢跑或其他熱身,
然后開始上課,
上完課可能3-6點在室外訓練,
天黑了以后再回到室內(nèi)做體能訓練或健身,
做完后回到家再寫作業(yè),有時也會熬夜。
假期的時候,基本每天也是要花半天時間練高爾夫和體能訓練,休閑時間是有的,但跟其他同學相比確實不多,尤其假期、周末,別人都在休息,我們一定是在緊張的比賽。我記得后來準備托福、SAT的時候,都是在比賽的路上、飛機上刷題做作業(yè)的。
雖然兼顧學業(yè)和體育不輕松,但我也覺得它們能起到“互相調(diào)劑”的作用,比如我哪天練球特別不順利,回家沒什么事做,那么可能一直到睡覺還在想打球的事;如果還有學業(yè),那做完作業(yè)或者預習下明天的功課,整個人的狀態(tài)就好了。
如果你也想“體育爬藤”,
該怎么做?
打高爾夫這些年,其實我爸媽完全沒有過“體育爬藤”這個念頭。
是我自己13、4歲的時候老想打職業(yè),在中國打得也不錯,就想去美國看看打得好的人是什么樣,慢慢接觸得多了,就想先去一個學術(shù)好一點的學校,然后再看打球?qū)碓趺窗l(fā)展……就這樣,一步步走上了“體育爬藤”的路。
我覺得,家長一定不要結(jié)果導向,為了“爬藤”讓孩子去練體育,這條路絕對走不通。
因為就像我前面說的,美國大學對運動水平的要求是很高的,只有孩子真的非常熱愛這項運動,愿意付出,能夠把它擺在生活的第一位,覺得一天當中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比這件事情更重要,才可以用來申請大學。
△圖片來自斯沃斯莫爾學校官網(wǎng)
如果你家孩子已經(jīng)是學生運動員,想要靠這個申請的話,那就保持耐心、保持平常心吧,將來肯定會遇到困難的,什么時候來,不知道。
因為運動和學習還不一樣,你作業(yè)好好做,GPA多半不會差,但競技體育是很看“狀態(tài)”的,哪怕你每天努力練習,比賽當天狀態(tài)不好或者出現(xiàn)一些意外事件,成績就會大打折扣。國際生還要在國外一邊“水土不服”一邊打比賽,就更難了。
我身邊打高爾夫的朋友當中,哪怕是學術(shù)體育俱佳的那些,申請季的時候也非常痛苦。
比如有一個讀美高、用高爾夫申請進了哈佛的朋友,也照樣會遇到比賽沒打出成績、考試沒考好、考試和比賽互相沖突覺得兩邊都沒準備好……這些難題。無論你有多優(yōu)秀,這一關(guān)是逃不過的。
雖然說體育爬藤要慎重,但我覺得這些年來我從練體育、從高爾夫上面學到的東西還是很多的。
高爾夫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運動,身體方面,力量、柔韌性、平衡都需要鍛煉到,然后也能磨練人的綜合素養(yǎng)。
我們把高爾夫叫做“physical chess”(身體象棋),因為它需要像下棋一樣動腦子:這一步該怎么走,下一步該怎么走?如果出現(xiàn)了失誤又該怎么辦?久而久之,你做決策的能力就會大大提升。
另外,面對挫折、壓力,緊張的時候怎么辦,沮喪的時候怎么辦,都可以從高爾夫當中學到。
拿我媽的話來說,高爾夫是一項很“反人類”的運動,你拿著一個桿子去打球,很多動作都跟人的本能是反著來的,所以非常能磨練心態(tài)。
它又是一項單打獨斗的運動,一場打不好的話,找起原因來肯定都是自己的責任,但又不能逃避找原因,否則下一場就沒法進步。因此,你總是在處在自我檢討、自我反省的過程中。
最后,到了半職業(yè)、職業(yè)的領(lǐng)域,天賦的因素就變得特別重要,尤其是高爾夫,我有一些朋友,他們基本不練球,天天玩,但一樣打得好。所以你的挫折感也挺強的,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疑問:別人不訓練,為什么也能打得這么好?
這種時候你也沒辦法,就只能慢慢地等這種情緒消失,把讓自己堅持高爾夫的那些東西重新?lián)炱饋怼?/p>
其實在打球的這些年里,我說過好多次不想打了,但睡了一覺起來,又覺得“我這里再調(diào)整一下會不會有進步?”于是繼續(xù)拿起球桿接著練。最長的一次是打青運會沒發(fā)揮好,于是有四五天都沒練球,其他時間基本上一年到頭都在練。
倒也不是停一天會有多大影響,只是我覺得,世界上好像也沒有比練球更有意思的事,而去練習一下,總是能夠進步一點的。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lǐng)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