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古代的“槍”桿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并不是鐵棍,普通人也用不起
原標題:古代的“槍”桿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并不是鐵棍,普通人也用不起
刀槍劍戟十八般兵器,槍雖然排位第二,但自古以來都以槍為尊,除了刀,在戰(zhàn)場上用途最廣泛的也當屬槍。
但這個看起來簡單的兵器,實際上卻構(gòu)造相當復雜。
很多人認為出場率這么高的兵器,造價應(yīng)該非常低廉,甚至有人認為隨便找一根鐵棍和槍頭就能組成一只完整的槍。
不得不說這種想法,還真的把這“兵器之王”看扁了,普通人用不起。
槍在古代不止有一種形態(tài),它還有若干個分支,包括鉤鐮槍、花槍也就是紅纓槍,以及九曲槍,也就是張飛所用的蛇矛等等很多種形式。
拿相對簡約的花槍來說,它的構(gòu)造就絕不是一根鐵棍和槍頭那么簡單,一只完整的槍分為刃、纓、桿、纂四個部分,并且缺一不可,才能稱之為槍。
其中刃也就是槍頭,它與短兵器刀刃類似,可刺可劈,刃尖一定是純鋼鐵制,可制作成很多種樣子,比如最常見的柳葉槍頭、上寬下窄的鴨嘴型槍頭、還有殺傷力巨大的三棱槍頭等等。
其次為纓,最早為白纓,又名血擋。
顧名思義,纓決不是為了觀賞性,而是有實戰(zhàn)用途,可以阻擋敵人的血液弄濕桿導致手滑,常系刃與桿之間。
最次要的也就是纂了,纂的最大用途就是平衡整桿槍的重量,相當于為槍套上了一只鞋子,但對于一桿好槍,纂是必備的一個零件。
然而除了刃,最重要的當屬槍的槍桿了。
槍桿有多重要只有舞過長槍的人才知道,一個好槍桿,絕對能成倍地增加殺傷力和操作的穩(wěn)定性。既要有一定的硬度,還要兼?zhèn)湟欢ǖ娜犴g性,這樣才能在戰(zhàn)場上讓使用者更加安全,得到緩沖。
而最重要的還是柔韌性,如果缺失柔韌性,當以最快的速度刺到堅硬物體時,槍桿的反作用力,很可能就要了使用者的命。
除此之外槍桿的質(zhì)量,也直接決定了士兵生命的長短。
要知道在戰(zhàn)場上如果槍桿斷裂,那么整桿槍也算是廢了。
所以槍桿的材料,必須要兼顧所有因素,那么很多人都會認為,找一些質(zhì)量上乘的鐵棍或者木棍就可以了,其實并不是這樣。
要知道一根兩米長、五厘米直徑的鐵棍,它的重量將近四十多斤,所以說用鐵棍來給士兵做槍桿是不切實際的。
在古代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像項羽那樣有大力氣,能將幾十斤重的霸王槍運用得靈活自如。
而木棍更是不切實際,面對鐵器的攻擊,木棍很容易被一擊兩斷。
除非是稀有的上好木料,經(jīng)過加工處理才能使用。實際上普通人用的槍,所使用的槍桿制作工藝是很有講究的。
它們一般是由幾種材料拼合而成,為了保證柔韌,槍桿內(nèi)部最核心的材料會使用牛筋木,在牛筋木的外層使用堅韌的竹片貼合,最后用金屬材料制成的絲進行纏繞捆綁,然后涂上漆料。
這也是用最低的成本,做出既能保證柔韌度,還能兼顧硬度的最好方法。
并且這樣制作的槍是可以經(jīng)得住時間的考驗的,不僅能格擋鈍器,還能減輕重量,多年不腐,普通人用起來也能得心應(yīng)手。
并且在歷史的進步中,明代的戚繼光,還發(fā)現(xiàn)了一種比牛筋木,更適合做槍桿的材料,也就是稠木,這種木材就算不做處理也可以直接拿來用,十分結(jié)實并富有韌勁,被后世總結(jié)為最合適做槍桿的材料。
除了這種“大眾”槍桿,還有一種較為特殊的。
它的名字叫做槊,當年曹操橫槊賦詩,用的就是此物。正如曹操所說,“此槊陪孤兒南征北戰(zhàn)數(shù)十載”,可見槊的質(zhì)量要比槍高得多。
一般槊的槍桿用的就不能是普通的牛筋木了,而是難得的柘木,然后用一種特制的膠進行耍試粘合,再纏上一圈麻繩,最大限度的勒緊槊桿,最后再涂上幾遍特殊的防水防腐漆料。
所以槊看起來要比普通的槍粗不少,但是柔韌性一點不比花槍差。
在受到鈍器攻擊時,槊可以迅速彈回,還能對敵人造成慣性損傷,但可以發(fā)現(xiàn),槊在戰(zhàn)場上并不常用。
最大的原因就是槊桿造價十分高昂,制作一支槊的時間足夠做十幾桿花槍,并且槊桿的制作十分廢料,通常一支槊在完工后都會剩下大批邊角料,不過有些邊料條件允許還可以做成好用的弓弩。
因此槊的地位很高,通常也只有將軍元帥和領(lǐng)袖級別的人物才有,歷史上尉遲恭、秦瓊、李存孝等人都在戰(zhàn)場上使用過槊,普通士兵是沒有那樣的好福氣的。
槍能位列兵器之王不無道理,它的實用性和殺傷力,在千年來的戰(zhàn)場上早已得到驗證。槍的靈活性和多變性要比刀劍強上數(shù)倍,用槍者通常對敵人一擊致命,直刺要害。
剛剛使用的的新手操作起來也不在話下,槍頭隨便刺到敵人身上某一個位置,都會造成巨大傷害。并且槍的接觸面積小,十分厚重的盔甲也要懼花槍三分。
無論是小說還是歷史,武功高強者無不耍一套好槍法。我們熟知的蜀漢五虎上將,在演義中五個人有三人都用槍,張、趙、馬無不是用槍的好手。
就連正史中的關(guān)羽其實也是用槍居多,可見槍的地位有多高。
并且槍也是人類使用過最早的兵器之一,在人猿時期,人們就已經(jīng)學會用利器置于木桿之上做長槍來狩獵了。
一寸長一寸強,槍的存在和冷兵器時期的廣泛應(yīng)用,包括當下影視劇里頻繁出現(xiàn)都在訴說著百兵之王的威名,甚至在抗日時期,花槍也曾出現(xiàn)在戰(zhàn)場上。
槍的制作工藝一點點的進步,也體現(xiàn)了古代人的智慧。
并且長槍的種類之多更是看得出古人對這件兵器的用心程度,有記載最長的長槍可達八米,最短的也有1.3米,著實令人驚嘆。
在歷史的長河中,槍桿的制作材料也體現(xiàn)著國家的實力,并且不斷完善制作技巧,所用的材料也不僅僅局限于幾種木材。
而今天我們能摸得到的更多是白蠟槍桿,但也只能被武術(shù)練習者操練,不能實戰(zhà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lǐng)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