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為什么我勸你暫時別打羽毛球




當前全國正處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關鍵時期,全國各行各業(yè)都為了最后的勝利而堅持,而在羽毛球圈,小編近幾日在微信群里看到有部分地區(qū)為了防范病毒,強制將羽毛球館閉館,不允許球友進行羽毛球運動,甚至有不少球友戴著口罩在堅持打羽毛球,最終無奈也只能暫時忍痛割愛。
小編對此舉雙手贊成,因為打羽毛球本身就會引發(fā)人群聚集,可能會帶來病毒的交叉感染。有球友的疑問在于,打羽毛球不就是體育鍛煉能增強免疫力嗎?其實事實上并不是這樣。
高強度運動后會形成3-72小時「開窗期」,讓身體為病毒打開防線,同樣,也有「J型曲線」理論,意味著上呼吸道感染幾率,會伴隨運動強度、容量一路飆升。2003年當全國還在SARS陰影籠罩下,「1天6萬人爬白云山」,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形式主義案例。加強免疫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長線需要加強鍛煉提高免疫,但短線盲目劇烈運動并不可取。疫情警報已經拉響,但突擊健身防病毒可能適得其反。

研究已證明,因為高強度運動后的人體虧空,免疫系統(tǒng)抑制、能源耗竭、心理應激,是主要的三大因素。 首先,對抗呼吸道感染第一道防線的IgA免疫球蛋白,在單車教練為代表的群體中,極易被抑制。原因在于長時間耐力、強化訓練,會短期抑制免疫系統(tǒng)。而IgA瞬時降低70%,是部分高功率有氧運動實驗后的發(fā)現。基于運動疲勞的能源衰竭學說,也意味著HIIT健身后,會出現機能低谷。以三磷酸腺苷ATP為代表的能源物質驟減,除了讓人覺得累,更會讓抗體細胞出現短暫「疲乏」。
甚至說,以心率排名為代表的有氧運動,極易形成的心理應激,往往也是短期抑制免疫的因素。比如,易焦慮、體能弱勢的人群,更容易在競爭環(huán)境下,誘發(fā)免疫抑制。從較為典型的三大科學成因來看,突擊健身后,身體短暫的「關閉防御」,或將使病毒乘虛而入。因此,在特殊時期,健身也不再簡單。值得提倡的是,更多健身場館將消毒、排氣通風作為第一位,在此之外,適時調整運動強度,不能被忽視。而更重要的依舊在于:強身健體,不在于一時。鐘南山面對媒體采訪時,就多次提出「鍛煉就像吃飯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
疫情來臨,運動防病毒興起
「強身健體」,從來都是大規(guī)模疾病爆發(fā)后提倡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擴散,讓更多人揪心。而「加強鍛煉」的口號,繼SARS風波、甲流后,再度被提起。換句話說,健身被看作疾病的特效藥。
■ 《SRAS健身潮中的熱與冷》《SRAS健身潮中的熱與冷》這篇于2003年發(fā)出的文章,描述了非典而引發(fā)的全民健身潮。一個由外力引發(fā)的運動心態(tài),讓羽毛球、跳繩等健身器材銷售漲幅超40%,遇到了如今N95口罩的脫銷情況。但是,在「強身健體防非典」口號下,也出現了「功利健身」的現象。一天6萬人爬白云山,日均40多個單位上山,發(fā)生在SRAS陰影籠罩的2003年,同樣,以「抗非典」為主題的高校戶外運動競賽,成為熱潮。毫無疑問,健身有利健康。但是,當病毒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突擊健身,不是個好主意。原因很大程度在于,突擊性的高強度、長時間運動,不但使身體無法抵御外敵入侵,甚至將敞開防線。
為了發(fā)展羽毛球運動員的非乳酸性無氧代謝能力,在訓練時,不宜采用高強度、持續(xù)時間較長的訓練手段,而應采用高強度、短時間、并伴有不同間歇時間的連續(xù)運動形式,這有利于促進運動員的非乳酸性無氧代謝能力和有氧代謝能力的發(fā)展。研究結果顯示羽毛球比賽后的血乳酸值不高,主要是來自高能磷酸化合物(CP 、ATP)。羽毛球和慢跑雖然都屬于有氧運動,但對心率的推升效果卻不同。心率必須通過不停的運動慢慢提升,如中間有停止,那么心率就會下降,前面運動的努力也就沒了。
慢跑雖然運動不夠激烈,但是能保證一直在跑,中間沒停頓,可以讓心率緩慢提高。而羽毛球的游戲規(guī)則注定了是不可能保證一直連續(xù)運動,對于推升心率的效果就沒有慢跑效果好,所以慢跑比羽毛球更加消耗脂肪。

較為經典的「open window開窗期」理論,高強度運動結束后,有3-72小時的開窗時間。此階段內,致病因子甚至是病毒可輕易進入宿主體內,引起機體感染。這項于1994年提出的觀點,經過一部分流行病學研究論證,并得出結論,當訓練者結束大運動量后,以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的發(fā)生率,將出現驟增態(tài)勢。
■ 「J型曲線」理論低、中、高的不同運動強度,和上呼吸道感染幾率URTI之間有關聯(lián)。由此,也出現了「J型曲線」理論。這條像字母「J」的曲線,意味著當運動強度超過「J」形狀中的最低點,上呼吸道感染幾率URTI將明顯上升。所以,也能看到一部分經歷高強度運動,甚至運動過度后,出現的感冒癥狀。而深層原因,更在于抵御病毒的「免疫閘門」失效了。
突擊健身防病毒,是危險的!
突擊健身是危險的,是因為「免疫閘門」會短期失效。失效的主要原因,在于對抗呼吸道感染第一道防線的IgA免疫球蛋白,會被抑制。 IgA免疫球蛋白普遍存在于呼吸道,一般以黏膜免疫系統(tǒng)存在,當外來抗原出現時,可直接分泌抗體。而IgA的含量高低,直接影響這第一道防線是否牢固。《運動免疫學研究進展》曾記錄,2小時高強度自行車訓練后,IgA可下降70%,以及75%最大攝氧量運動1小時,IgC、IgM、IgA免疫球蛋白的細胞功能出現明顯下降,恢復時間為24小時。 由此也可以看到,高強度有氧訓練,將使一部分運動者,面臨短期的免疫退化。除了有氧運動,抗阻訓練也將導致免疫系統(tǒng)短暫失靈。在北京體育大學,「大負荷力量訓練和機體免疫變化」的研究中,同樣發(fā)現,在2周5-8RM訓練期、2周調整恢復期,互相交替的4周實驗時間內,恢復周的免疫系統(tǒng)的激活狀態(tài)顯著下降。在「免疫閘門」失效以外,運動后身體能源的耗竭,也是讓抗體細胞,無法抵抗入侵的原因。高強度間歇運動,將使ATP為代表的磷酸物質,失去給細胞供能的機會。事實上,有更多人正面臨「運動成癮」下的能源耗竭。高能磷酸物、糖原的含量下降,被《運動生理學》歸納為運動型疲勞的產生機理之一。
■ BBC:運動成癮的危險之處而BBC于近日發(fā)布視頻指出,在Instagram「健身磨練」的口號下,正在使更多人遭遇生理虧空。健身時「緊張、興奮」等心理因素,也已被證明是影響免疫系統(tǒng)的關鍵。在華東師范大學「運動及心理對免疫機能影響」的博士課題中,曾面向專項運動員,以競賽形式作出心理應激實驗。
■ 心理應激與免疫關系來源:華東師范大學「運動及心理對免疫機能影響」發(fā)現基于競爭的心理應激實驗后,低年齡運動員細胞免疫下降幅度大 ,弱型組運動員免疫抑制更為嚴重 ,焦慮運動員的免疫球蛋白含量,明顯低于低焦慮組。
疫情期間,健身防病毒指南
病毒有呈擴散狀態(tài),特殊時期健身,需要被關注。目前能看到更多健身場館發(fā)出,「教練員均需自測體溫及時就醫(yī)」以及「謝絕發(fā)熱等疑似癥狀用戶」。除此以外,你的運動計劃是否該作出相應調整,以避免存在的突擊健身后,「免疫閘門」失效等情況。
■ 83歲的鐘南山院士強身健體不在一時。無論是過去的SARS,還是如今,相較短暫的進行運動干預,如何養(yǎng)成運動習慣具備抵抗能力,或許更值得被討論。抽煙預防不了任何肺炎,只能加重,已辟謠,在運動場館抽煙者,非常時期,更加務必在外或吸煙室抽煙。但是像這樣在家里練習平抽擋我們還是提倡的。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刷新
防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溫馨提示:
注意個人衛(wèi)生,勤洗手;
切勿前往人群密集處,減少出門;
如需外出,請戴好口罩,回家后對外出衣物進行消毒;
普通發(fā)熱、流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三者在早期難以鑒別,若出現癥狀應在家先自行隔離觀察,減小前線壓力,若出現呼吸明顯困難應盡快前往附近收治點就醫(yī)。
本文羽毛球部分作者 | 管教授 整理編輯 | 鋒哥 點擊下面關鍵詞或后臺輸入關鍵詞獲取更多精彩內容羽中漫步//鋒云會//先鋒周刊羽粉圈//乒乓是也//CFC技術//保健//羽球無極限
點在看為作者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