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收藏與歷史之50 現(xiàn)代高球先驅-橡膠內核球

現(xiàn)代高爾夫運動400多年的歷史,主要經(jīng)歷了四種高爾夫球的變遷:羽毛球(1850年之前)、古塔膠球(1850-1900)、橡膠內核球(1900-1935)和現(xiàn)代球(1935至今)。
在系列報道之13和之38兩期文章中,分別介紹了羽毛球和古塔膠球的歷史。如果說在羽毛球時期,高爾夫依然是英國上層社會的娛樂和體育活動,古塔膠球的出現(xiàn)和普及,促進了高爾夫運動的平民化和大眾化,使這項運動迅速傳播到歐美和亞洲等世界各地。
橡膠內核球的出現(xiàn),是現(xiàn)代高爾夫運動發(fā)展史上又一次革命性事件,對于高爾夫球具和球場、職業(yè)和業(yè)余高爾夫運動在全球的發(fā)展,起到了無與倫比的作用。1900-1935年期間,橡膠內核球的發(fā)明、生產、改進和普及,首次起源于現(xiàn)代高爾夫的發(fā)源地蘇格蘭和英國之外的美國,預兆著自20世紀開始,現(xiàn)代高爾夫運動將進入美國時代。

作為現(xiàn)代高爾夫球的直系祖先,橡膠內核球于19世紀末期誕生于美國俄亥俄州的阿克倫市。1892年,24歲的科伯恩-哈斯克爾(Coburn Haskell)從波士頓來到俄亥俄州的克利夫蘭市,就職于岳父的礦產公司。哈斯克爾是一位運動員和高爾夫愛好者。據(jù)他女兒回憶,1898年的一天,父親到百路馳(Goodrich)橡膠公司看望球友伯特-沃克(Bert Work),沃克是公司的車間主任,當時不在辦公室。哈斯克爾坐在辦公室等待沃克時,看到廢紙簍里有一些從舊網(wǎng)球內拆除的松散的橡膠皮筋。閑著沒事,他拿起皮筋在手上纏了起來,不一會就纏成一個小球,由于手沒拿住,小球突然掉到地上,在地面上連續(xù)蹦了起來。他撿起皮筋球,又往地上一扔,球一下子挑起撞到屋頂。這使哈斯克爾突然萌發(fā)聯(lián)想:這么好的彈性,能否把它做成一個高爾夫球?沃克來了之后,哈斯克爾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當時,百路馳公司已經(jīng)做了幾年的高爾夫球生涯,制造和銷售古塔膠球。沃克找到公司的工程師,按照哈斯克爾的設想在一個實心球上纏繞上皮筋,外面用古塔膠封閉成型。

哈斯克爾和沃克當年申請了繞制橡膠球的發(fā)明專利,使用手工將橡膠皮筋纏繞到一個小硬核上,外表再用古塔膠封閉,球表面的鑄模造型采用古塔膠球使用的網(wǎng)狀表面。1899年4月11日,哈斯克爾和沃克的專利獲得美國專利局的批準。但開始時,兩位發(fā)明者對于如何量產新球尚無頭緒,百路馳公司的工程師約翰-加米特 (John Gammeter)設計出了一種自動繞線機,并于1900年成功申請專利,使橡膠內核球得以批量生產。

新高爾夫球在球場上的表現(xiàn)相當搶眼,被稱為哈斯克爾球。哈斯克爾球最重要的特性是,即便是新手,也能輕松擊球并打出較遠的距離,這和“死氣沉沉”的古塔膠球完全不同。哈斯克爾球很快獲得了“跳躍的比利”(Bounding Billies”的昵稱,開創(chuàng)了高爾夫球和運動的又一次大變革。

哈斯克爾球是現(xiàn)代高爾夫球的先驅。雖然外殼依然使用古塔膠,但相比古塔膠球,橡膠內核球的性能、可靠性和擊球手感上升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層次。橡膠內核球對于球手擊球時的失誤產生的不利影響大大降低,距離至少比古塔膠球增加了20-50碼。開始時,擊球長度增加主要靠落地之后,橡膠內核球可以繼續(xù)蹦跳一段距離,而古塔膠球則往往落地之后,便不會再向前滾動。

早期每打橡膠內核球售價6美元,其中2美元為哈斯克爾和沃克的專利費,隨著產銷量的增加,球價迅速下降,專利費也降到每打50美分,讓日益增多的高爾夫愛好者可以購買使用。
新奇的哈斯克爾球上市之后,制造商在英美主要賽事期間,為職業(yè)球手提供免費試用。哈斯克爾球比古塔膠球飛得遠,但開始時飛行方向難以控制,原因橡膠內核球采用了和古塔膠球同樣的傳統(tǒng)網(wǎng)狀表面。百路馳公司的一位客戶、芝加哥高爾夫球俱樂部的職業(yè)球手詹姆斯-弗里斯 (James Foulis)在修復一些舊的古塔膠球時,決定改變球表面的裝飾,試著改用小石子狀突起的表面。當他下場使用這種球進行比賽時,驚訝地發(fā)現(xiàn)可以很好地控制球的路徑。為了找出球飛行變化的原因,他把試用的球切開,結果發(fā)現(xiàn)是一只新出現(xiàn)的橡膠纏繞球。弗里斯無意之中使用表面凸起的外殼解決了飛行控制的問題,這成為哈斯克爾球里程碑式的改進,使哈斯克爾球很快成為了比賽標準用球。

1901年,哈斯克爾從岳父的公司退出,成立了哈斯克爾高爾夫球公司,作為百路馳的子公司,開始授權美國和英國公司生產哈斯克爾球。許可證最早授權于斯伯丁公司,接著又授權給肯普歇爾制造公司(The Kempshall Manufacturing Co.)、沃興頓高爾夫球公司W(wǎng)orthington Ball Co.)以及蘇格蘭格拉斯哥市的圣蒙哥制造公司(St. Mungo Manufacturing Co.)生產銷售。

哈斯克爾高爾夫球于1901年開始在英國上市,但遭到了當?shù)胤磳φ叩牡种?,他們認為哈斯克爾球會使比賽過于簡單。同年,美國著名業(yè)余高爾夫球手沃爾特-特拉維斯(Walter Travis)使用一只橡膠內核球贏得了美國業(yè)余公開賽冠軍,成為第一位使用新球而不是古塔膠球獲得一場美國大滿貫賽事冠軍的選手。1902年的英國公開賽中,高球巨人、高爾夫三巨頭之一的英國職業(yè)球手哈里-瓦登(Harry Vardon),不敵新手桑迪-赫德(Sandy Herd)。赫德使用的是橡膠內核球,而瓦登依然使用老式的古塔膠球。赫德成為使用哈斯克爾球獲得英國公開賽冠軍的第一人,并且在全部72洞都使用了同一只球,在打最后9洞時球內的橡膠線已經(jīng)露出外殼。據(jù)說他是整個球場上唯一使用新式高爾夫球的球員。同年的美國公開賽冠軍羅利-奧克特洛尼(Laurie Auchterlonie)也使用了哈斯克爾球。英美職業(yè)高爾夫球手使用橡膠內核球在大滿貫比賽中的勝利,迅速推動了新式高爾夫球在全球的普及應用,宣告了古塔膠球退出了歷史舞臺。

哈斯克爾球在英國的生產和銷售經(jīng)歷了一場激烈的專利官司。一些英國高爾夫球廠商在英國也申請了橡膠內核球的專利,并開始生產和銷售類似的哈斯克爾球,其中包括格拉斯哥市的哈欽森和梅恩公司(Hutchinson, Main & Co.)。1905年,哈斯克爾高爾夫球公司正式起訴哈欽森和梅恩侵權,并要求該公司停止生產和銷售橡膠內核球。官司引發(fā)了英國媒體的極大關注,在一周長的庭審中,對所謂侵權的橡膠內核球進行了測試。辯護方律師聲稱,帶有橡皮筋內核的高爾夫球在1860-1870年代就曾在英國出現(xiàn),甚至可能更早。法庭最終認為哈斯克爾專利在英國無效。原告在1906年上訴,但英國法庭依然決定維持原判。

法庭判決之后,許多英國公司開始生產和銷售橡膠內核球,但在美國市場上,高爾夫球公司依然需要取得專利授權之后,才可以生產和銷售。英國制造商曾經(jīng)試圖在美國銷售其橡膠內核球,哈斯克爾高爾夫球公司在市場上刊登廣告,警告經(jīng)銷商和高爾夫球手不得使用未經(jīng)授權制造的橡膠內核球,否則將面臨法律起訴,成功制止了英國制造商在美國出售該球的企圖。
到1910年,橡膠內核球已經(jīng)占據(jù)了高爾夫球的大部分市場份額,但是廠商對于橡膠球的改進始終在進行。1905年,英國人威廉-泰勒(William Taylor)申請了高爾夫球漩渦紋路的專利,并聲稱這種球飛行軌跡更好。斯伯丁公司馬上買下了這項專利的美國使用權,并在1909年開始制造這種漩渦紋路的球。到20年代泰勒的專利失效時,制造商們已經(jīng)生產了多種形式的網(wǎng)狀表面的球,漩渦紋路始終大幅領先與其他設計方案,到了1930年,漩渦紋路成為了行業(yè)標準。較小的高爾夫球制造商最終被擠出了市場,而圣蒙哥和斯伯丁等大公司則主宰了制球行業(yè)。1935年圣蒙哥公司制造了32種不同形式的球,每天的銷量多達900打。

另一項有意義的改進是在球的中心摻入不可壓縮的液體。早在1902年,美國人伊利亞澤-肯普歇爾(Eleazer Kempshall)就進行過將水裝入塑料容器的試驗,他獲得了1902到1919年所有液體內核球銷售的專利使用費。隨后的1910年肯普歇爾公司被圣蒙哥制造公司所收購。后來又有人基于肯普歇爾的設計方案申請了一些專利,如蘇格蘭人弗蘭克-明蓋(Frank Mingay)。對于高爾夫球的其他改進紛紛出現(xiàn),申請的專利也不計其數(shù),但漩渦紋路外表和液體內核的設計成為了高爾夫球行業(yè)發(fā)展的支柱,這一情況一直持續(xù)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一體式橡膠球出現(xiàn)。

哈斯克爾球的普及不僅改變了高爾夫球本身,也改變了高爾夫運動,由于擊球距離的大幅提升,高爾夫球場紛紛重新設計,增加球洞距離。哈斯克爾于1917年出售了他的高爾夫球公司和專利,1922年因病去世,享年54歲。
在1921年之前,高爾夫球的尺寸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在羽毛球年代,高爾夫球的尺寸變化既按照大小也按照重量劃分。按照從羽毛球和古塔膠球年代流傳下的習慣,球上標記如“27 1/2”和“28”等數(shù)字以表明其尺寸。許多體積較大而重量較輕的球實際上在水中浸泡過。球員們會在比賽中根據(jù)風速、溫度和所在的球場選擇適合的球。球的硬度和壓縮度的概念在1915年才被提出,隨后也成為了選擇比賽用球時需要考慮的指標。
以下是各個年代美國高爾夫球協(xié)會制定的高爾夫球標準的主要變化:
1921年—重量不超過1.62盎司,直徑不小于1.62英寸。(英國人所謂的“小球”)
1931年—重量不超過1.55盎司,直徑不小于1.68英寸。
1932年—重量不超過1.62盎司,直徑不小于1.68英寸。(現(xiàn)行的美國標準尺寸)
英國是唯一繼續(xù)使用1.62盎司-1.62英寸 “小球”的國家,一直到1968年,英國職業(yè)高爾夫協(xié)會才開始嘗試美國球員熟練使用的美式大球。英國支持改變高爾夫球尺寸標準的人們認為,如果英國高爾夫運動員不能熟練掌握在風中更難控制的大球,他們就永遠無法與美國同行競爭者相抗衡。大球的反對者們主要來自于傳統(tǒng)守舊派和高爾夫球制造商,因為他們不想和美國的大公司競爭。雖然英國的職業(yè)運動員很快適應了大球,但皇家古老高爾夫俱樂部的官員們沒有急于改變規(guī)定,他們最終在1974年英國公開賽中,才決定要求球員使用大球。自此,大球的使用變得更加普及,從1983年一月開始,皇家古老高爾夫俱樂部舉辦的比賽也開始使用大球。目前,尚有一小部分仍然使用小球的運動員,主要來自蘇格蘭。
高爾夫球收藏之所以受歡迎,原因之一是高爾夫球上的標記。收藏者們會盡量獲取印有制造公司、所屬組織、學會、團體、個人名稱或標志的球。許多公司和個人從高爾夫球制造廠商定制專有標志的高爾夫球,用來作為禮品或進行廣告宣傳。除了著名職業(yè)球手之外,幾任美國總統(tǒng)也曾經(jīng)定制了個性簽名的高爾夫球。(未完待續(xù))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