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收藏與歷史專欄之一:球桿桿身都是木制的

我的高爾夫運動和收藏情結源于10年前。小弟一家移民到我所在的馬薩諸塞州阿默斯特市,每次他從北京來探親,每天都到市里幾處高爾夫球場打球,一天不落。他的這種近似瘋狂的執(zhí)著愛好也感染了我,那年夏天跟著他下場體驗了一把,結果,這種背著十幾只球桿、在草地上大汗淋漓不停地追趕一個小白球的運動使我立即著迷,也開始了幾乎天天下場的瘋狂生活。球技雖然長進不大,但天天揮桿18洞、不分風吹日曬的上萬步運動,改變了我天天坐在電腦前的生活,煥發(fā)了青春活力。
我的高爾夫收藏源于美國的跳蚤市場。每到周日,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到附近哈德利市47街的跳蚤市場閑逛,從凌晨到下午。數百家商販擺攤銷售各種各樣的雜貨和用品。一天閑逛時,突然發(fā)現一家商販桌上擺著幾只從未見過高爾夫球桿,球桿桿頭是鋼制,但桿身既不是金屬也不是碳素,而是木制。原來1930年之前,高爾夫球桿桿身全部使用胡桃木做成,木桿的桿頭也使用硬木。如獲至寶,我立即把這幾只球桿買了下來。
自此之后,閑暇之余逛跳蚤市場、拍賣行、古董店似乎有了淘寶和收藏的目標。繼而發(fā)現,就在我家附近30英里的布里姆菲爾德市,有著全美國最大的跳蚤市場,每年5、7、9月三次展銷會,每次一周,來自全美各地的五千家商販長途跋涉前來擺攤,展銷品五花八門,琳瑯滿目,吸引著數萬名來自美國和世界各地淘寶者到訪。
高爾夫用品收藏的歷史應該和高爾夫運動的歷史一樣久遠,可以追朔到500多年前。打高爾夫的人買一只新球桿,老球桿就放了起來,接著又買了一些新球桿,老球桿越來越多,他自然就成了一位收藏者。早期的收藏家可能沒有留下姓名,但無疑他們往往會拿出自己的收藏和其他球手交換或者買賣,開創(chuàng)了收藏的先河。
1793年,一本有關高爾夫的詩集《高夫》(The Goff)第三版問世,后記中提到有一位高爾夫發(fā)燒友收藏了數百只高爾夫球桿。1866年的一份高爾夫年報中出現一份圣安德魯斯聯(lián)合高爾夫俱樂部的廣告,廣告說該俱樂部建有一個高爾夫收藏博物館,博物館藏品后來進入皇家古來高爾夫俱樂部(Royal & Ancient Golf Club)。
1901年,格拉斯哥萬國博覽會上,第一次出現了高爾夫藏品的展覽,展品來自著名的高爾夫球手、高爾夫俱樂部和協(xié)會。1910年,哈利﹒伍德(Harry Wood)編寫出版了《高爾夫古玩和相關物品》(Golf Curios and the Like)一書,第一次系統(tǒng)地介紹了高爾夫收藏。伍德是最早的高爾夫收藏家,他的收藏后來贈給了英格蘭北曼徹斯特高爾夫俱樂部。

連續(xù)逛了幾次布里姆菲爾德市場后,我買下了近百只胡桃木球桿。和任何業(yè)務一樣,收藏是一門學問,入門免不了要交學費和走彎路。以胡桃木高爾夫球桿為例,它們那年生產?制造商是誰?產地是哪里?手工制作還是機器生產?球桿如何分類?價值如何?多少錢買下合算?是否值得收藏?胡桃木球桿的歷史是如何演變的?等等、等等。
對于這些問題我開始并沒有注意,直到有一天,一位跳蚤市場的商販介紹我認識了春田城的泰德?赫伯特先生。赫伯特是跳蚤市場的???,顯然他是胡桃木高爾夫球桿的行家里手。在市場上我們一起光顧商販,看到胡桃木球桿,他會給我說明球桿的歷史,并給我一個建議價格。在赫伯特的指引下,我逐步地懂得了一些胡桃木球桿的知識。他的商販朋友有一天對我說:“邢先生,你務必抽時間到赫伯特家里參觀一下,他收藏了一輩子高爾夫物品,去了你會吃驚的!”
2012年春天,我應邀到他在春田城的家里去參觀。豈止是吃驚!一推門進到他的客廳,除了沙發(fā)之外堆放的是滿滿幾十箱有關高爾夫的書刊雜志。廚房、臥室、起居室、地下室、閣樓,凡是有空的地方滿滿地堆放著各種高爾夫球桿、高爾夫球、繪畫照片藝術品、玻璃器皿、陶瓷器具、高爾夫出版物以及各種各樣有關高爾夫的紀念品等等。這是一位一輩子執(zhí)迷于高爾夫收藏的74歲老人!

赫伯特在春田城附近位于契科比市的斯伯丁(Spalding)運動器材公司工作了40年,2002年退休。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50年代,斯伯丁公司曾經是美國著名的高爾夫球桿和高爾夫球制造商,赫伯特的高爾夫收藏興趣源于他在斯伯丁公司的多年服務。幾十年來,他不遺余力的以自己微博的財力收藏各種各樣和高爾夫有關的紀念品。他的藏品中甚至包括斯伯丁球具部門關門時留下來的許多產品、高爾夫球制造模具,和相關歷史文字資料等。
赫伯特身體不好,無法吞咽,只能吃流食。那年夏天,我再次見到他時表達了我的想法:“如果有一天您決定轉讓您的收藏,請通知我,但前提是全部轉讓”。我告訴他,如果我能得到他的收藏,我的夢想是在中國建一個小型的高爾夫博物館,這對中國正在興起的高爾夫球運動,對于推廣現代高爾夫運動的歷史和文化傳承,無疑將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接下來的一年多,我們依然見面交流,但是他并沒有下決心。完全可以理解,這畢竟是他一輩子的心血。2013年秋天,他住院動了手術,由于只能近流食,身體十分虛弱。一天,我接到他的電話,說他經過慎重考慮,并和家人商量后,決定把他的收藏品全部轉讓給我。他雇用了他的商販朋友,幫助他逐項清點各種藏品,已經分類打包了一批,讓我過去商談。他說,家人對高爾夫收藏不感興趣,他決定把他的全部收藏出售給我。就他終生執(zhí)迷于高爾夫收藏和我所見到的藏品而言,他的報價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立即接受了。之后的一個月內,我到他家跑了13次,用越野車一車一車地拉回阿默斯特市,租了一間儲藏室存了起來。
之后的三四年里,我將主要收藏逐步運回國內,在老家威海市建起了一個小型高爾夫傳承博物館(www.golfheritagemuseum.com),于2016年對外免費預約開放。


按照赫伯特的建議,我先后加入了美國和英國高爾夫收藏協(xié)會,開始延續(xù)他從未中斷的美國收藏協(xié)會會員和會刊。赫伯特先生不幸于2015年7月2日在春田城家中去世,我當時正在中國,無法參加他的葬禮,失去了再次拜訪他的機會,未能更多地了解藏品相關信息和他對高爾夫收藏的寶貴知識。(未完待續(xù))
作者簡介:邢文軍博士,高爾夫傳承博物館館長。1967年畢業(yè)于北京外國語學院(現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1982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獲得新聞學碩士學位,1992年獲美國馬薩諸塞州州立大學歷史系博士學位。2016年在山東威海市建立了中國第一家私人高爾夫博物館-高爾夫傳承博物館(www.golfheritagemuseum.com),博物館免費對外預約開放。邢文軍是2016年成立的中華高爾夫收藏協(xié)會的發(fā)起人和第一任會長。作者電子郵箱:waynexing2017@yahoo.com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