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高爾夫球桿共有12支?你都知道怎么使用嗎?
20世紀90年代之前,高爾夫球的球桿非常簡單,它們大部分使用柿木制造,在桿頭上用螺絲釘著一塊金屬,標示出正確的擊球位置。
現(xiàn)在,高爾夫球桿的制造越來越重視轉動慣量和球桿彎曲量,復合材料的大量應用、越來越個性化的設計,以及根據功能愈益細分的球桿類別,迎合了不同球員的不同需求。
剛剛接觸高爾夫球的球友們可能都會有點“迷”:明明幾支球桿的樣子看起來差不了多少,打法也沒多少區(qū)別,為什么一套高爾夫球桿統(tǒng)共可以去到12支甚至更多呢?
其實現(xiàn)代高爾夫球桿,除推桿以外,大致分為三種:木桿、鐵桿、鐵木桿。每一支球桿都有其不同的功能優(yōu)勢。對于資深球友來說,球桿類別分得越細,球場上可控的因素就更多,打起球來更游刃有余。
一、木桿
主要用于開球。PGM高爾夫的木桿按長度分1、3、5號。木桿的特點是桿身長,桿頭較輕,便于揮桿。號碼越小,桿身長度越長,重量越輕;反之,號碼越大,桿身長度越短,重量越重。
1號木又稱DRIVER,擊球距離最遠,故普遍用于開球。開球木追求的是距離,故而輕而長。
(PGM-MO EYES魔眼系列1號木)
二、鐵桿
鐵桿多在球道上使用或在三桿洞開球時使用,它追求的主要是穩(wěn)定性而非距離。PGM套桿內包含的鐵桿為:5~9號鐵,P桿、S桿。
鐵桿的特性是易于保持擊球的方向性和落點準確。鐵桿重量較重,揮桿角度更佳。
一般剛開始入門打球的人,均從7號桿與5號桿打起。號碼越大其角度也越大,桿身較短比較好打。球具桿身愈長表示球距愈遠,但較不好打。
P桿(劈起桿):桿頭與地面角度大,主要用于果嶺周圍。在地形條件復雜或球與球洞之間有沙坑、水面障礙或樹木等障礙時,用此桿可將球高高打起,使球能夠越過障礙落在果嶺上。此桿也常常用來打擊90米以內的近距離彈道球。
S桿(沙坑桿):桿頭與地而非角度最大,桿頭底面重,桿面底邊鋒銳,以便將球桿頭切入沙內,將力量通過沙傳遞給球,使球飛起。
(PGM-MO EYES魔眼系列沙坑桿)
三、鐵木桿
鐵木桿(Utillty)介于長鐵桿和木桿之間的球桿。長鐵在打球時打得遠而準但技術要求高不容易打好,木桿雖然容易打又遠但往往落點不準,這時鐵木桿就可以發(fā)揮它的優(yōu)勢了。因為它擁有球道木桿的可打性,而桿身更短、更易控制,因此是長鐵桿的首選替代品。
四、推桿
推桿是用來在果嶺上朝球洞方向推擊球的專門球桿。推桿與鐵桿在規(guī)格上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推桿桿身較短,桿面傾角最大不超過6度。此外,推桿形狀與材質千奇百怪,究竟哪一種好,要看球手使用起來是否順手,更重要的是看效果,即推擊成功率高低。
(PGM高爾夫 魔眼 高爾夫球桿)
除了上述常見的球桿類型,一些資深球手還會根據自己的使用習慣與愛好傾向定制個人桿,他們的球袋中的球桿往往可以達到13、14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