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阿迪達斯降價甩賣的TaylorMade,身價靠什么4年翻4倍
高爾夫用品行業(yè)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收購誕生。
總部位于韓國首爾的私募股權公司Centroid Investment Partners(以下簡稱“Centroid”)近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已經同意從總部位于紐約的私募股權公司KPS Capital Partners(以下簡稱“KPS”)手中收購高爾夫品牌TaylorMade,后者隨后就確認這一消息。預計交易最終將在7月完成。

TaylorMade的主營業(yè)務是設計與制造高爾夫球具、高爾夫球和配件,同時也是許多著名的PGA巡回賽選手的贊助商,包括老虎·伍茲(Tiger Woods)、達斯汀·約翰遜(Dustin Johnson)和羅里·麥克羅伊(Rory McIlroy)。
《韓國經濟日報》援引未具名人士的消息稱,這筆交易價值1.8萬億韓元(約合16億美元)。
成立于1979年的TaylorMade在42年間被多次易手,先是1984年被薩洛蒙公司(Salomon S.A.,如今屬于亞麻芬旗下品牌,母公司是安踏)一度買下。1997年,又被阿迪達斯以14億美元全資收購。但是,在20年之后,阿迪達斯頗有“清倉大甩賣”的架勢,以4.2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KPS。
如今KPS將TaylorMade以16億美元再次轉手,也意味著TaylorMade的身價在4年間翻了近4倍。TaylorMade的身價為何能突飛猛進?答案藏在整個高爾夫行業(yè)的大環(huán)境中,也藏在這家公司的操作中。
經歷沉浮的高爾夫市場
在阿迪達斯收購TaylorMade后,后者曾經交出過亮眼的成績單。
根據《界面新聞》的報道,2006年,TaylorMade年銷售額首次達到10億美元,正式成為高爾夫球具行業(yè)的頭號品牌,而2012和2013年均以17億美元的銷售額收官,穩(wěn)居全球第一。

TaylorMade美國官網上的產品。
但從2011年開始,美國高爾夫產業(yè)出現萎縮跡象,總產值同比下降1%。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報告顯示,2012年,歐洲高爾夫人口因為人口老齡化、不受年輕人青睞等原因,遭遇20年來的第一次下降。
TaylorMade隨著高爾夫經濟的下行陷入低谷,2014年,全球銷售額較前一年驟降28%;到了2015年,高爾夫業(yè)務更是給阿迪達斯造成近1億歐元的虧損。加上耐克宣布退出高爾夫球具市場,阿迪達斯也著急為旗下的高爾夫品牌尋找接盤俠。
接盤俠就是KPS,但如今來看,KPS恐怕是大贏家,抄底時機正好。
作為一家球具企業(yè),TaylorMade在帶動高爾夫發(fā)展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據《界面新聞》報道,后階段高爾夫的玩法和規(guī)則有所改變,例如在個人賽的基礎上增加團隊賽;高爾夫練習場的配套設施也在改善,比如加入主題餐飲和酒吧;同時高爾夫品牌不斷加強品牌宣傳,吸引青少年關注。
TaylorMade全球總裁兼CEO 大衛(wèi)·埃伯利斯(David Abeles)在2018年接受《高爾夫文摘》采訪時表示,TaylorMade被KPS收購后反而更專注于專業(yè)產品研發(fā),有科技的產品是品牌能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位的重要因素,“現在TaylorMade是獨立上市公司,對我們而言是件好事,因為我們可以做長期的計劃,而不拘泥于每年要達成什么目標和額度。”
在2017年左右,高爾夫市場開始穩(wěn)定并逐漸回升。2020年的疫情期間,高爾夫更是因為處于戶外空間而蓬勃發(fā)展。
懶熊體育此前曾報道,在美國、英國、日本等發(fā)達國家,高爾夫球場通常是疫情緩解之后第一批復工的經營場所,有些地區(qū)的高爾夫球場甚至從來沒有歇業(yè)。
英國高爾夫主管機構R&A發(fā)布的《高爾夫與健康調研報告》指出,在疫情期間,高爾夫的聲譽得到了提升,許多俱樂部在隔離之后都迎來了大量的新會員,客流量也增加了。在挪威,2020年5月預定的高爾夫球場次接近30萬輪,是2019年同期的兩倍。
據高爾夫數據技術公司Golf Datatech的數據,2020年,美國國內高爾夫球銷量增長14%,高爾夫設備零售額增長至28.1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10%。這也是該市場研究公司開始跟蹤行業(yè)銷售以來的第三高記錄。
中國市場對TaylorMade意味著什么?
這次收購TaylorMade的Centroid顯然是長期關注高爾夫這個賽道的。
根據Front Office Sports的報道,今年3月,Centroid以1.707億美元完成了對著名的南泉鄉(xiāng)村俱樂部South Springs Country Club的收購。這是韓國最昂貴的高爾夫球場交易項目之一。
可見,Centroid投資的項目之間互相有聯動,這也能為TaylorMade的發(fā)展帶來更多資源。Centroid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執(zhí)行官Jeong Jinhyeok在一份聲明中表示,TaylorMade是一個標志性的品牌,在關鍵的高爾夫設備類別上,在韓國和更廣泛的亞洲市場都有持續(xù)增長的勢頭。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斐樂(FILA)曾以13億美元的價格買下高爾夫球具品牌Titleist/FootJoy的母公司Acushnet,曾參與競價的韓國信永證券,是這次收購方Centroid的金融支持方。《韓國經濟日報》的報道里還提到,競價買家中有中國公司。

TaylorMade中文官網上的服飾產品。
匯豐一份關于2020年世界高爾夫環(huán)境的報告Golf’s 2020 Vision顯示,未來高爾夫的發(fā)展空間在亞洲。韓國是全球第三大高爾夫市場,僅次于美國和日本。而在臨近的中國,表現又如何?
高爾夫新聞從業(yè)者小風曾在懶熊體育的專欄(延展閱讀:《今年打球人數反增,高爾夫這波小陽春從何而來?》)中指出,新冠疫情之后人們更加注意身體健康。而高爾夫作為一項中等強度的體育活動特別受到中老年的推崇。本世紀初,非典便促成了國內高爾夫人口的一次井噴。許多業(yè)內人士都認為新冠疫情會帶來又一次爆發(fā)?!半m然目前并沒有看到高爾夫人口的大幅度增加,可是至少現有人口增加了打球頻次,是不爭的事實。”
TaylorMade 2005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根據《界面新聞》的報道,2012年,掌管海外業(yè)務、時任TaylorMade執(zhí)行副總裁John Kawaja表示,中國市場是該公司全球業(yè)務增長最快的區(qū)域,同時是TaylorMade在全球的第六大市場,預計2022年內中國的銷售規(guī)模將達到2億至2.5億美元。
從TaylorMade中國的官網可見,TaylorMade全球7個辦公室之一就在上海,目前在中國已布局有78個門店。為了吸引國人的注意,還曾請來中國球員竇澤成、李昊桐等人代言。
不過,因為政策管控等原因,高爾夫在中國發(fā)展一度受挫,據《朝向白皮書:中國高爾夫行業(yè)報告》顯示,自2014到2015年,高爾夫打球人口由超過100萬下降至39萬,降幅達60%。最近幾年,不少行業(yè)人士都向懶熊體育反饋,高爾夫在回暖。至于明年是否能達到TaylorMade 2億至2.5億美元的預期,仍是個問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