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收藏與歷史系列之24:球童的來歷和歷史

布萊克希斯俱樂部隊長因內(nèi)斯和球童
在系列之19“第一副高爾夫題材版畫”一文中已經(jīng)介紹,1790年,英國畫家阿伯特完成了“布萊克希斯的高爾夫球手”肖像畫。畫中的高爾夫球手為威廉·因內(nèi)斯(William Innes),1778年倫敦布萊克希斯高爾夫俱樂部隊長。畫中,因內(nèi)斯右手持有一只長鼻子球桿,扛在肩上,左手拿著一只手套和一只羽毛球。站在身后的球童手抱六、七只球桿,大多為長鼻子木桿,球童為格林威治一位退休的水手。
球童一詞的原文Caddy,據(jù)說最早來自于法文Cadet,原意為“年輕人”或“小弟”,17世紀引入蘇格蘭和英國,Cadet和其變異Caddie,意為“等待打零工的年輕人”和軍校年輕學(xué)員。19世紀中期開始,Caddie用來專指“幫助打球者和攜帶球桿的人”,即球童。
有關(guān)球童,最早的文字記載來自1628年“蒙特羅思的大侯爵”(The Great Marquess of Montrose)的家庭記錄,其中提到“替侯爵拿球桿的男童”,并付給男童4先令。歷史上最早提到有名有姓的球童是安德魯·迪克森(Andrew Dickson)。迪克森是利斯市的高爾夫球工匠,在1681年,他在利斯林克斯為約克公爵(后來的詹姆斯二世國王)做球童。在整個17世紀,球童作為職業(yè),大都由男孩擔(dān)任。18世紀開始,成年人開始加入球童的行列。
1730 年代開始,愛丁堡出現(xiàn)了一些被稱為Cawdys或者Cadies的人,他們常常在咖啡廳或其他公共場所一帶出現(xiàn),尋找打零工的機會,比如送信或者包裹物品等。這些人出身低微,無家可歸,夜宿街頭,衣衫襤褸。這些人有自己的行會,受Caddie首領(lǐng)領(lǐng)導(dǎo),如果有破壞規(guī)矩者,會受到行會的懲罰,因此,這些打零工者的服務(wù)十分靠譜,值得信任。他們十分可能在愛丁堡北部的利斯,提供類似服務(wù)。
1771年,圣安德魯斯高爾夫球手協(xié)會(皇家古老高爾夫俱樂部前身),首先訂立了球童的付費標準,會員如果違反規(guī)定超出標準,則被罰一升紅葡萄酒。到19世紀初期,球童所承擔(dān)的工作,基本可以定義為一位勞動者或工人的第二或第三份職業(yè),其中許多人是織布工或鞋匠,靠當球童補貼收入。有些高爾夫球工匠作球童,替球手拿桿,或陪同打球,結(jié)束后回到工坊繼續(xù)工作。球童可以臨時預(yù)約,或者按周、月或年長期使用,球手會對長期雇傭的球童提供食品和舊衣服,成為球童的施主。
早期球童都有那些職責(zé)呢?在羽毛球時期,球童的首要工作是在羽毛球上上油,以避免潮濕使球變軟,其次是擦拭球桿。早期球手打球不使用任何球包,球桿一般固定放在木箱內(nèi)保存和運輸。在擦拭球桿前,要在木桿桿身和桿頭上涂抹薄薄一層亞麻籽油,然后擦拭拋光,使每只球桿都罩上一層油膜,以避免雨淋和日曬。對于鐵桿,球童使用鐵砂紙打磨桿頭,以去掉銹蝕。同時,拋光可以在桿頭表明甜點處留下明顯痕跡,以便球手打球時參照。球童對球具的精心擦拭和準備,往往會贏得球手額外的小費。
早期羽毛球十分昂貴,球童中設(shè)有專職的“前球童”(forecaddie):他們專門站在開球時可能落點的球道附近,緊密注視球的落點,以防開球時打到深草區(qū),便于定位尋找?!扒扒蛲睂τ谇蚴謥碚f很重要,付一點小費,可以避免丟失寶貴的羽毛球。圣安德魯斯球場由于有些洞共用一個果嶺,因此,前球童有必要注意從兩個方向發(fā)來的球,為了引起他的注意,開球者往往高喊:Forecaddie!但喊三個音節(jié)十分困難,因此自然地簡化成一個音節(jié):Fore。這一傳統(tǒng)延續(xù)至今,西方球員在發(fā)球后如果發(fā)現(xiàn)前方有人,會大聲喊叫“Fore!”,以警示前方的人員。
職業(yè)球童是指19世紀最早從業(yè)的一批成年人,比如高爾夫球工匠湯姆·亞歷山大(Tom Alexander)、織布匠大衛(wèi)和桑迪·皮瑞(Pirie)兄弟、麥克尤恩球桿的銷售代理和織布師大衛(wèi)·羅伯特森(David Robertson)、小托馬斯·莫里森(Thomas Morrison Jr。)、老湯姆·莫里斯(Tom Morris Sr。)、亞歷山大(山迪)·赫德(Alexander “Sandy” Herd)等。

館藏油畫圣安德魯斯老球童
1842年皇家古老俱樂部秋季會議之后,為職業(yè)球手和球童舉辦了一場推桿比賽,圣安德魯斯的許多早期從業(yè)者參加了比賽,小湯姆·莫里斯(即老湯姆)贏得比賽,老托馬斯·莫里森(小托馬斯的父親)贏得亞軍,山迪·赫德贏得第三名。
1875年,圣安德魯斯皇家古老俱樂部發(fā)表了一份“球童的工資和紀律規(guī)則”(Rules Regarding Pay and Discipline of Caddies),11條規(guī)定如下:
1。 球童必須經(jīng)過登記才能雇傭,13歲以下不得雇傭;
2。 俱樂部會員只能雇傭已登記球童;
3。 登記球童名單在俱樂部大廳和球桿商店內(nèi)公布;
4。 根據(jù)技能和年齡,球童將分作兩等,服務(wù)價格如下:
一等球童:第一輪8便士,第二輪或部分第二輪1先令
二等球童:第一輪1先令,第二輪或部分第二輪6便士
5。 除非事先確定,球童不得拒絕為會員攜帶球桿,否則將受停工處罰。
6。 停工或開除的球童名單將公示;
7。 對球童的批評將提交給球場維護師,并通過他提交球場委員會討論和決定如何處罰;
8。 球場委員會兩名委員以上可以確定如何處罰;
9。 球場維護師將負責(zé)球童管理,俱樂部會員將通過他雇傭球童;
10。 俱樂部提請會員匯報球童在服務(wù)期間或非服務(wù)期間的不良表現(xiàn),包括不文明行為、出口粗野、破壞球場和其他任何必須禁止或處罰的不良作為;
11。 湯姆·莫里森將擔(dān)任球場維護師和球童總管。
上述規(guī)則中提到的二等球童指初來乍到、缺乏經(jīng)驗、工作不十分認真的球童。一等球童則經(jīng)驗豐富,他們除了替球員拿球桿(夾在臂下或扛在肩上),在發(fā)球區(qū)用沙子做悌臺,把球放上。悌臺的高低根據(jù)該洞的狀況和球手的水平來確定。然后將所選球桿遞給球手,如果需要,告知球手擊球的方向和高低。在果嶺區(qū),他負責(zé)拿開果嶺旗。如果球手發(fā)問,則對球路走向做說明。比賽結(jié)束后,球童會在把球桿帶回球童工房,擦拭干凈,用砂紙打磨鐵桿頭,然后上油。清理完后,將球桿交回會所。
早期著名職業(yè)高爾夫球童大都靠在球場服務(wù)來部分維持其生存,由于出身、個人秉性、對球童業(yè)務(wù)的不同貢獻,這些早期球童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其中最重要的包括老埃里克(Old Alick)、達夫特·威利(Daft Willie)、 “老道”大衛(wèi)·安德森(“Auld Daw” David Anderson)、山迪·皮瑞(Sandy Pirie)、亨利·“大個”克勞福德(Henry Crawford)和外號“恐怖者”的約翰·凱瑞(John Carry)。

老埃里克
埃里克·布拉則斯頓(Alick Brotherston,1756-1840)一生在倫敦皇家布萊克希斯高爾夫俱樂部做了多年球童,外號為“老埃里克”。上年歲后,俱樂部任命他為官方果嶺洞杯師,專門負責(zé)果嶺洞杯的開挖和維護。
由于皇家布萊克希斯位于倫敦,又是第二個欽準使用皇家命名的高爾夫俱樂部,其社會地位吸引了當時著名畫家的青睞,因此,他們不僅臨摹了俱樂部的幾任隊長的肖像,而且也為老埃里克繪制了畫像。該油畫由俱樂部出錢請畫家C.E。 坎德爾(Cundell)于1839年繪制,成為少數(shù)幾個以油畫留存的早期球童肖像之一。
畫中,埃里克右手拿著一只推桿,另一只可能是撿球用的工具。他所穿的衣服,應(yīng)該是打球施主送給他的舊衣裳。

球童威利
球童威利全名威廉·甘恩(William Gunn),也有人稱他達夫特·威利。沒人知道他的生卒年份,只知道他來自蘇格蘭高地,每年高爾夫季節(jié),他從高地來到愛丁堡布朗茲菲爾德高爾夫俱樂部當球童,秋天又回到高地。他住在一個閣樓上,幾乎只靠面包生活。人們對他的記憶主要有兩點,第一,他總是穿著里一層外一層球員施舍給他的舊衣服,兩三層褲子,為了能穿上多層上衣,他把里面的衣服袖子剪掉,頭上有時戴兩三頂帽子。第二,他英語不好,喜歡用職業(yè)稱呼他的打球主人,比如對于外科醫(yī)生,他稱其為“拿刀子的人”,對于神父,他稱之為“上帝的人”,對于園藝師,稱之為“種白菜的人”?!澳阈枰桓L鐵桿,拿刀子的人”,他說。
1820年秋天他返回蘇格蘭高地之后,再也沒有回愛丁堡。畫家C.S。 羅伯特森(Robertson)憑記憶,畫了上述油畫,突出了他的奇怪服飾。

“老道”安德森(中)在老球場第四洞的小吃攤
“老道”大衛(wèi)·安德森(1821-1901)早年在圣安德魯斯老球場做球童。他和阿倫·羅伯特森和老湯姆·莫里斯是同齡人,曾經(jīng)給羅伯特森當學(xué)徒,做高爾夫球。由于這層關(guān)系,羅伯特森在多場挑戰(zhàn)賽中,主要使用安德森當球童。安德森后來成為皇家古老俱樂部的首席球童,他也是一位高爾夫好手,并成為皇家古老俱樂部的球場養(yǎng)護師。1855年退休后,他在老球場第四洞擺攤出售姜啤酒和小吃。第四洞是老球場的的核心球洞,他不僅為來往球員提供飲料和小吃,而且在幾十年中和成千上萬的高爾夫球手們碰撞,向球員講述他一生的趣味,頗受球員的歡迎?!袄系馈睂Ω郀柗蜻\動的推廣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培養(yǎng)兒子杰米·安德森成為連續(xù)三屆英國公開賽冠軍。

山迪·皮瑞
山迪·皮瑞的生辰年份不詳,他在圣安德魯斯老球場和附近的球場做了50多年的球童,經(jīng)驗十分豐富。據(jù)說他對于老球場的每一平方英尺的球場土地都十分熟悉,這讓他成為球手風(fēng)槍的球童,尤其是每逢挑戰(zhàn)賽。皮瑞把他攜帶的高爾夫球桿稱為“戰(zhàn)爭器械”,他對于如何選桿和擊球有著獨到的見解,常常吹噓他所服務(wù)的球手永遠處于不敗之地。他也是一位著名球手,早期,他曾經(jīng)和阿倫·羅伯特森配對打挑戰(zhàn)賽,兩人曾經(jīng)合作在卡奴斯蒂附近設(shè)計和建造了一座球場。他和弟弟大衛(wèi)是織布匠,兩人都是球童。山迪1861年去世。上述繪畫由查爾斯·李斯繪制,并包括在他著名的畫作“高爾夫球手-圣安德魯斯偉大的比賽”一畫之中。

高爾夫球手
克勞福德(1835-1909)生于馬瑟堡,1870年代搬至北貝瑞克。由于身材比一般人都要高大,外號為“大個克勞福德”。他不僅高大,而且性格直率,在球場上常常毫不掩飾地表達他的意見,在北貝瑞克西場接待過許多著名球手,包括英國首相A.J。巴爾福(Balfour)。1903年巴爾福退任后,當選為皇家古老高爾夫俱樂部隊長,在第一洞擊球上任時,克勞福德是他的球童。著名球手德爾頓(Dirleton)和本·塞耶(Ben Sayers)在打挑戰(zhàn)賽時,大都請他當球童。

亨利·克勞福德
克勞福德后來在西場經(jīng)營姜啤酒和小吃,并在1898年在東場設(shè)立臨時小吃點。1908年當老湯姆過世時,克勞福德趕到圣安德魯斯,和另外五名職業(yè)球手之一將老湯姆的靈柩抬至墓地。

約翰·凱瑞
由于多年當球童,日曬雨淋,約翰·凱瑞看上去飽經(jīng)滄桑,皮膚青銅般黝黑,外加看上去的嚴厲外表,因而被授予“恐懼”的外號。但實際上,“恐懼”為人十分誠懇,對于球員、尤其是新手十分耐心,而且對于任何球員打球時都十分投入和關(guān)注。如果新手揮桿打到球頭上,他會簡單地提醒:“再把頭低一點”。他一般很少主動評論球手的擊球,但會隨時答復(fù)任何問題。他做球童時,總是以“我們”來描述球手的擊球和比賽,“我們打了一個好球”、“我們贏了表演賽”等等。
小威利·帕克在參加挑戰(zhàn)賽時,幾乎總是讓凱瑞做球童,對他十分信任。1903年,當凱瑞大病一場康復(fù)之后,《鄉(xiāng)村生活》雜志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毫無疑問,凱瑞對高爾夫運動和人性的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知,他那頂蘇格蘭園帽下的面相充分顯示出他過人的智慧。”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lǐng)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